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

La Pavoni 拉覇機

La Pavoni 拉覇機雖然不是什麼頂級的咖啡機,但是在適應和上手的過程中,帶給我很大的樂趣。

首先說一下優缺點吧。

優點

鍋鑪小,加熱快,相對半自動機開機要等個20多分鐘,半個小時才能開始沖煮,拉覇機大約10分鐘就能加熱到1bar,若要沖煮頭夠熱,只要拉一拉那個把手,把鍋爐裡的熱氣傳到沖煮頭,沖煮頭能在幾秒之內到達90度。

不用逆洗,其實這一點我也不知該不該算是優點。不用逆洗是因為不像E61或半自動機那樣,沖煮頭構造複雜,咖啡油,渣什麼的會卡在管路裡。拉覇機只要把蓋子打開,就能直接洗到鍋爐。而我用了3年多了,還不曾有咖啡渣什麼的被吸回到鍋爐裡。只是沖煮頭這一個部份就滿難清潔的了,後面缺點部份再說。

若加裝了沖煮頭壓力套件,就能達到變壓沖煮。尤其是在煮淺焙SOE時,這個部份有很大的控制的空間,看是要多少壓力預浸,要壓力先大後小,先小後大,還是保持低壓,或直接9bar自頭到尾,都能隨便使用者自己控制。

最重要的一點,拉覇機壓出來的義式,比我的Rocket Giotto還要好喝。我發現到,在拉覇機上的咖啡研磨度,是要比半自動機上沖煮時使用的研磨度細。舉例來說,中焙豆子,在E61上,EK43刻度是1.8左右,到了拉覇機上,就要磨到1.5左右,才能25s,1:2粉水比。會不會因為磨的比較細,所以喝到的風味比較多? 雖然萃取率測起來是沒有顯著差距,但喝起來是真的風味較明顯。 使用Bplus Apolop手磨也是,必須要比E61細個好幾格,才不會幾秒就壓完了。

缺點

沖煮頭不易拆裝。如果只是要把shower screen拿下來,還算容易,拿小鈎子勾一勾,很容易就能把O形環拉下來,然後把shower screen拿下來洗一洗。可是如果要把活塞拉出來的話,是不算太難,但要把活塞塞回去,就有點累人。

la pavoni沖煮頭裡,活塞是在一個sleeve裡上下移動。因為原廠是塑料的,所以久了會破掉,裂掉,所以不少人會直接換成銅的。這個拆裝真的很不容易。

鍋爐和底座間久了會滑動。鍋爐和底座間是用一個環栓上去的,而原本在鍋爐和底座間會有一個墊片,久了墊片會扁,會失去彈性,再加上熱漲冷縮,久而久之會鬆掉,雖然不會導致漏水,但是使用起來非常的不爽。而要把在鎖緊,也是必須準備特別的工具,而且還不是很好鎖。

很容易被燙到,不管是在沖煮咖啡,打發奶泡,清潔機器,只要剛加熱完,整個機子除了底座不會燙以外,其他部位都很燙人。動不動就會被燙到... 還滿惱人的。

連續出杯會手忙腳亂。la pavoni的沖煮項直接連在鍋爐上,所以鍋爐的熱量會一直傳到沖煮頭來,沖完一杯後,溫度會到95左右。如果直接再沖第2杯,沖煮頭溫度太高,對咖啡的味道影響很大。所以要另外拿冷水來給他降溫,但冷水一碰下去,溫度驟降,又要再等他升回來,若再加上中間要打奶泡,那真的是手忙腳亂!

總結

只要我是只喝義式的情況下,我一定只用la pavoni,第一是省時,第二是好喝。入門很容易,要用la pavoni沖出一杯濃縮咖啡非常的容易,完全沒有困難度。可是他有很多眉眉角角要注意的地方。

在我要買的時候,有想過要買哪一個尺寸的,有0.8L和1.6L這2種尺寸。我一開始沒用過,很想買1.6L的,總想著越大越好,做什麼都方便。但實際上是,la pavoni除非有練過,否則連續出杯的品質很難掌控好。那麼如果沒有一次要做多杯,為什麼要買大鍋爐來浪費電呢?所以還好我買0.8L的。跟1.6L的價差,可以拿去買沖煮頭壓力套件。

沖煮頭壓力套件非買不可,我認為沖煮義式,第一重要的是磨粉,第二重要的就是壓力。因為用手壓的壓力沒有像半自動機那樣很穩,畢竟用手壓嘛,姿勢什麼的都會影響力道,所以必須加裝這個套件來讓人知道目前的壓力,以便隨時調整力道。

沖煮頭必須加裝溫度計,有人在賣溫度貼紙,可以貼在沖煮頭上,隨著溫度上升,顏色一直變。我是比較費工的用耐熱膠帶把K-type測溫線貼在沖煮頭上。有沒有比較準我是不敢講,但至少不會用個幾年就要換溫度貼紙。

如果升級了IMS的shower screen和濾杯,又喜愛淺培SOE的話,必須準備一台中上的磨豆機。la pavoni本身就需要比一般半自動更細的研磨,如果加上換了IMS的套件的話,必須找到磨得夠細的磨豆機。像我一開始喝中深焙豆,隨便一台Ceado磨豆機都能磨。但後來換淺焙SOE,ceado磨出來的只能建立5bar,沖出來的咖啡明顯萃取不足。換上EK43配原廠刀盤也是一樣,是後來換上SSP LU刀盤,才能輕鬆做出合格的淺焙SOE。

因為是純手動咖啡機,練習很重要。網路上很多討論說,如果先裝手把,再拉拉桿,填壓好的粉會被上拉的壓力攪亂。還有就是為了要能夠減少最後殘留在粉餅裡的空氣,也就是拉桿下壓到底沖煮完畢後不會回彈。所以在裝把手上去前,必須先把拉桿上拉到一半,才能避免這些問題。我一開始也是這樣,搞的非常有儀式感。但真的是用久了以後,可能研磨刻度也抓到了,也許下壓力道不知不覺中變穩了,亦或是填粉壓粉手法進步了。現在我沖煮時,根本沒搞這麼多有的沒的,就開機,等壓力到了,拉一拉拉捍,溫度到86度(拉桿上拉注水後會升到91左右),裝粉填壓,裝上把手,拉起拉桿,下壓,完畢。最後拉桿也沒有回彈。

最後必須說,La Pavoni真的是台很方便,不佔空間,好用且能煮出好喝咖啡的咖啡機,只要稍微練習一下,以及瞭解溫度,壓力,和自己要能練出一個流程和手法,一定能沖出非常好喝的咖啡。日常"簡單"保養也是非常容易。只是,若要深入清潔,就非常的廢事了。

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

More about TITUS burr carrier for Mahlkonig EK43/EK43s

在買這個carrier之前,我有上網找過他的資訊,可是並沒有很多,記得有找到有人分享心得,但是是舊款的,之前這個carrier有分filter/espreso 2款,從餵豆的羅旋桿的形式看得出來。其他資訊是在HB論壇裡有人發問,然後大家回應,也許是我找的不夠努力吧。但真的滿少資料的。

上面這張照片是carrier和一個插銷,插銷是他送的,因為carrier的插銷孔形狀和原廠的不同,所以他送一個吧。然後還會附上6角螺絲孔的螺絲,再加上一張印有TITVS logo的圓形貼紙。 但因為我的扭力起子沒有相同尺寸的6角扳手,我也懶得去買,所以沒有用。不然我還滿想試試看換了6角螺絲會不會比較少殘粉卡在螺絲孔裡。


這個是我之前說過的,刀盤放下去,和carrier之間幾乎是沒有空隙的,刀盤幾乎是不動的。下面是原廠刀盤和原廠carrier,可以比較一下,原廠的空隙很大。

上面是carrier內圈,下面來看一下外圈的部份

以及跟原廠的做比較

雖然這麼比較看起來原廠的精度很不好,但請別忘了,EK43是一台商用磨豆機,他被設計出來是給店家用的,要很耐用,很耐操,速度快,很暴力。他最原始並不是設計來做單品的,所以只能說我加了這些改裝套件是用來升級EK43s,而不是原本的EK43s 有什麼問題。

這個升級套件使用了2個月,每天2壼手沖,偶爾加一杯濃縮。週未有時3~4杯濃縮,2~3壼手沖。整體使用下發現手沖可磨的細一些,沖煮時間可以拉長一些。之前如果磨的太細了,或是因為多斷水拉長時間,不管是什麼豆子,都覺得味道不夠乾淨。使得我之前要不就磨粗一點,要不就不斷水。經過這2個月的試驗下來,現在能磨到比以前細,沖煮時間比以前多個半分鐘也不會有太多不好的味道產生。也許是我手更穩了,或是豆子比較好。但花錢買了升級套件,就把功勞歸他身上吧。

再來是濃縮,殘粉變少。當然在剛清完刀盤的第1把豆下去殘粉會比較多,0.5g ~ 1g左右。但第2把開始,大約就只會有0.1g ~0.2g 的殘粉。我已經忘了之前的味道了,我也不太想換來換去只為了試味道。但目前這個組合煮出來的濃縮真的是美味。一直以來濃縮都是買同一家店的同一支豆子,印象中的綿密熱可可口感依舊存在,似乎甜感又升級了。另一個最有感的是,同一支豆子使用同一個刻度設度,即使拆刀盤下來清潔之後,沖煮時間都差不多,味道口感也都差不多。之前的話,每次只要一清潔,相同設定下可以差到10秒之多,味道也是變來變去。現在這個組合真的是非常穩定。非常滿意。






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

TITUS burr carrier for Mahlkonig EK43/EK43s

首先雖然他寫的是TITVS,但原廠都叫自己是TITUS,也許是德文寫法不同吧,這個我就不懂了。

這應該就是我對這台EK43s改裝的最後一樣東西了吧! EK43s用起來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,可是也許這就跟改車一樣吧! 有什麼好的改裝套件就買買回來裝了,如果沒效果就當是投資失敗,大不了換回原廠的就好了。 然後這些改裝的折扣一下拿去賣,也不會損失太大。

這個burr carrier號稱是極度平行,然後在螺桿的地方他的間隔不同,所以TITUS是說他故意要放慢豆子被餵給刀盤的速度,來達到更均勻的粒徑分布。我沒有東西能測粒徑,所以要說他變的多均勻,我是不得而知。

說一下心得吧。

第1, 他裝刀盤的地方最外圍有做凹槽,而且真的非常的精密。刀盤放上去,幾乎完全不會動,也就是用了這個burr carrier,其實是不用買原廠校正工具了。但即然我有,我還是拿起來用了。但真的就算沒用校正工具,刀盤也真的是幾乎不會動的。

第2, 他真的真的是非常平。用白板筆測試法,當聽到刀盤互磨只有一點點的時候就停止,意思是只聽到一點磨擦聲,馬上移開,結果是很平均的白板筆痕都有磨到。之前必須要磨再稍微深一點點,也就是要稍微磨擦聲大一點點,才會有現在這種白板筆痕被很平均抺去的結果。 這個可能可以用原本是1um,現在是0.5um的差距來形容。

第3,因為刀盤沒換,所以磨起來香氣什麼的差不多,但我用篩細粉罐看到的是明顯細粉變少,然後手沖的味道真的是比較乾淨。

至於義式的表現,之後再來分享吧。我想先手沖一陣子,更熟悉這個味道後,再來試義式。

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

EK43s 持續校正 - mahlkonig alignment tool+扭力起子


我一直用測隙規的方法來定位刀盤,但是總是會有拆裝刀盤後,白板筆測試法的結果告訴我,我的刀盤不平。 我也試過不理會他,直接就用了。可是煮出來的咖啡就是味道不對。明明一樣的豆子,早上下午竟然需要再dial in ?  連續沖煮3把義式,流速都不同?!  手沖喝起來也是不夠乾淨。可是,有些時候重新再拆下來,再重裝回去,又非常的平。只要白板筆測出來是平的,刻度一定是固定的,不會變來變去,味道也是。但如果裝回去白板筆一測,不是平的,刻度一定會飄,味道也是。 所以我就買了原廠的校正工具。

mahlkonig alignment tool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使用的心得是,有用,但必須搭配著扭力起子,為什麼這麼說呢? 首先,我先說明為什麼這工具比測隙規有用。用測隙規,內刀盤定位是以固定刀盤與外壁的距離來保持刀盤在chamber的中央,而外刀盤定位則是以固定刀盤和中央突起的距離,也就是說,定位的基準是不同的;然而,使用原廠校正工具,都是以固定刀盤和中心軸的離距來定位,所以這樣子校正後,內外刀盤一定Y軸上平行的。

那為什麼要用扭力起子呢? 我在使用原廠校正工具後,發現白板筆測試我的外刀盤竟然是歪的,而且還歪很多,只有1/4的白板筆墨水被抺掉。我就拿起子,把靠近被抺掉這一邊的螺絲再緊一下,結果從1/4被抺掉,變成了1/2 。由此可知,螺絲鎖緊程度,對平行度也是有影響的。 所以我又去買了扭力起子,搞了老半天,終於能夠在每次重新拆裝刀盤後,輕鬆的得到好結果。 不用憑感覺去鎖螺絲,也不用一個人在那裡搞3副測隙規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辛苦了好久,繞了好大一圈,我認為我的EK43s的平行度已經是接近完美了,拿來煮中淺培SOE,配上SSP LU,刻度2.3, La Pavoni拉覇機,Ethiopia水洗,15g粉,26秒,40g 咖啡。酸但不尖,滑順,但尾韻差,也許是水洗的原因吧。我也是第一次買這支咖啡,等等再拿別台磨豆機比一下吧。

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

EK43s 原廠刀盤 vs SSP Low Uniformity

使用  EK43s +SSP LU 超過3個月,每天固定早上一壼滴漏美式(20g),早上一杯義式(16g),晚上一壼手沖(20g~25g),週未下午會再多一壼手沖或義式(25g/18g)。 加上每次換豆時都放個幾克下去洗磨豆機,以及有時試新豆多喝了幾杯。加上最早有磨了1公斤廢豆,這樣子算一算,3個月用下來也磨了超過7公斤豆子了。 現在咖啡喝起來味道是很一致,剛好前幾天做深度清潔,把刀盤拆下來清,突發奇想的把原廠刀盤裝回去,來做個對比。

因為沒有工具能量測粒徑,所以使用相同粉水比,以及相同沖煮時間。單純想看看2個刀盤的差別。 

首先,原廠刀盤磨豆速度比SSP的快,而且聲音很..."暴力"。 SSP的刀盤在磨的時候,聲音輕柔一些。 另外,使用SSP磨的,不論乾香或沖煮時的香,都比原廠刀盤來的香。 舉個例子,平時早上起床,都是先下樓,磨好豆子,放入美式滴漏壼滴漏,然後再上樓換衣服準備出門,SSP刀盤磨的豆子,在2樓能明顯聞到香氣,滴漏壼沖煮時的香味在2樓也聞到比較多香氣。 反觀用原廠刀盤的香氣比較淡。 手沖時的感受也是相同的。使用SSP磨的豆子香氣明顯,原廠刀盤相對而言淡了一些些。

在換回原廠刀盤的那天,使用了跟早上我用SSP磨的同一袋義式綜合豆,這袋義式離烘焙已經過了1個半月了,就是因為早上喝的時候微微喝到一個突兀的味道,味道雜了,所以才想要清一清刀盤。 因此對這味道有比較強烈的記憶,換上原廠刀盤後,相同的豆子煮出來的義式,喝起來就沒有那個尖尖的味道。 剛好手邊有一袋新買的1週的相同廠家相同配方的新鮮豆子,按照平時習慣的方法去煮,味道比剛才那個1個半月的豆子好許多,但沒有平日我使用SSP+新鮮豆子那樣相同的綿密可可的口感。

另一個就是滴漏美式,因為每天都一壼,所以只要有變化,就能馬上感覺出來。首先就是剛提到的香氣的強弱。 再來是咖啡是溫熱的時候喝起來味道差不多;但咖啡放涼後,SSP磨的會有比較強的尾韻,原廠刀盤的相對來說淡了點。 

整體來說,我喝起來的感覺是,豆子新鮮度尚可以及很新鮮,用SSP磨,在味道上會明顯體現出來差別。 這包1個半月的豆子其實還可以,我在收到大約3~4週還沒出油前就分裝放冰庫了,真的要說的話,這並不是不新鮮的豆子

嚴格說起來,我這麼做比較很像沒什麼太大意義,畢竟對比的2邊,有一邊是我的記憶,雖然這個記憶也很新就是了,但總覺得這個對比並不是apple to apple。這2天都用原廠刀盤,手邊的豆子也不是非常新鮮的那種,竟然覺得味道比前幾天用SSP的好...   下次再試試用好豆子,看差異性大不大吧。


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

EK43 EK43s alignment - 平行度校正 - 續

上一篇提到我自己對於sanding EK43的一些經驗以及實做方法。這裡再補充一下些後續的實做經驗給有需要的參考。

之前說到我sanding 之後,再用白板筆測試,但結果不是很滿意,弄的我還是得再墊幾張鋁箔紙。最讓我感到很不悅的是,我另外花錢買了SSP的low uniformity刀盤,但沖煮出來的咖啡我真的感受不到美味?! 拿來做手沖,風味不夠,甜感不夠,最怪的是,咖啡溫度只要大概稍涼,就會有一個很難喝的味道。拿來煮義式,只有一個"不夠"的感覺。而且味道很不統一,雖然義式的沖煮參數穩定,但味道時好時壞,搞的我真的很煩惱。

前幾週我找了時間又再次把我那台EK 43s再次拆開,拿掉我墊的鋁箔紙,再次白板筆測試,結果當然是一個歪,先從內刀盤說起,明顯只有1/4圈磨到,我再次重新墊鋁箔紙,墊完後會變成有某一,二點磨不到,橋來橋去是有改善,但總是沒有"完美"。我再試試外刀盤,也是一樣,總有一個或二個角度特別磨不到。因此,我決定再次sanding。

這次sanding之前,我拿了dial indicator量測,因為我沒有Titus的專門的工具,所以我找公司車床師傅弄了一個小東西,其實就是一個能緊實卡在馬達軸上的一個平台,好讓dial indicator的吸鐵座吸附在這個平台後,能穩穩的固定在馬達軸上。這樣在量測時就不會因為轉動而晃動,導致結果不準。有了這樣的工具,我量起來,chamber歪斜程度到了0.15mm,也就是說,要嘛我之前量的時候沒量正確,要嘛我sanding沒弄好反而弄糟了。所以,我決定再來一次。而這次,為了確保真的有做好,我乖乖的遵守網路上面說的,每一個番號的砂紙至少要磨平3張。我首先從#240開始,再來#400,最後#800。每一個番號都磨平3片砂紙。然後我每磨完一張砂紙,就用dial indicator量一次,果然,每磨平一張砂紙,歪斜程度就減少一些,最後,似乎極限在0.01mm。我自己的猜想是,在黏貼砂紙時,我用雙面膠,再把砂紙黏上去,然後我在磨的時候都是用手去轉pre-breaker來磨,也許這樣的方式充滿著誤差吧。把刀盤裝上去,白板筆測試,結果沒有到完美,但只有一個缺口是沒磨到的,先這樣吧,最終,我決定就停在誤差0.01mm。

再來是外刀盤,我也是按相同的方式,重新再磨過。這次,我在安裝刀盤時,確實的使用薄隙規來確保我的刀盤安裝的位置是"正中"的。而這次,針對外刀盤,白板筆測試結果是完美的,內刀盤每一個位置的白板筆墨水都很均勻的被抺掉;外刀盤是幾乎完美。算是滿意!!


好了,磨也磨完了,定位也定位完了,來說說結果吧。

手沖,之前怪怪的味道完全沒有了,不管咖啡是熱的還是涼的都好喝,風味什麼的我還不是這麼厲害能精確的喝出來,但重點是這樣子手沖出來的咖啡,你會想要把他喝完,每一口都喜歡,淺培豆的酸香喝起來很舒服。不像之前,喝幾口,就覺得不想喝了,一放涼,更不想喝,只好倒掉。

義式,拿了我平常很熟悉店家的綜合豆,煮出來的咖啡,竟然感覺像在喝熱可可,這真的是我從來沒喝過的味道。入口滑順,crema細緻,入喉感覺綿密。又不會一堆雜味扯在一起,真的讓我非常驚訝。

美式滴漏,我感受差最多的是在這裡,我通常都用黃金曼特寧來做滴漏,早上出門前滴一壼裝在保溫杯裡帶到公司,喝到中午。在EK43平行度還沒搞定前,他滴出來的美式也是會有一個很不悅的味道,不管咖啡是熱是涼,一入口,在舌頭中間會有一個很突兀的味道,應該像是過萃的味道,尤其是放涼後更明顯。雖然沒有手沖那樣到難喝,但就是會有一個味道出現在舌頭中後段。但現在那個味道就被一個甜感取而代之。我的保溫杯是陶瓷的,通常我都習慣慢慢喝,然後大約中午午飯前喝完,從早上6點多到中午12點,咖啡已經涼掉了,但涼了後的味道更厚實,甜感更強。

總結還是,你若想買EK43 EK43s,你真的必須要肯花時間去知道他,搞懂他,調校他。只要肯花這些時間下去,我想EK43是不會讓你失望的。但很多時候我們會想,我花了這麼多錢,我還要花這麼多時間再去搞這些有的沒的?! 會這樣子想絕對正確,是人之常情。只是,EK43不管在哪裡,都被人吹捧,其實並不是沒道理的。其實在我剛拿到EK43s時,雖然他刀盤不平行,但煮出來的義式,也是比ceado e37j+SSP來的乾淨,甜感較高。

最後,一個給EK43 EK43s owner的真心建議,一定要準備3個薄隙規,先把刀盤平不平行的問題擺一邊吧!至少要把2片刀盤互相的中心位置弄對來,這樣對煮出來咖啡的味道絕對是加分的。

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

EK43 EK43s alignment - 平行度校正

EK43 刀盤平行度,是個很有名的議題,國外有很多人都在追求著那個似有似無的極度平行,似乎只要是能夠做到刀盤完美平行,那麼磨出來的粉,沖出來的咖啡似乎就是世上最美味的東西一樣。我也不例外,大家都說若想要知道EK43好在哪,刀盤一定要平,那麼我也要我的EK43的刀盤是完美的。但就在一陣子的追逐後,花了好多時間,當然也花了很多金錢(買一堆工具,最後又買了SSP刀盤),但似乎在追求的東西,也許一直都不存在,亦或是存在,但我感覺不到?!

幾個主題,怎麼分辨刀盤平行度好不好?就我個人實做經驗分享校正心得,以及最後我覺得哪個方法好以及為何。

首先,EK43要怎麼知道刀盤正不正?有2個方法,不,其實有3個,但第3個很難搞。

1. 聽聲音

平行的意思就是2片刀盤互相平行,那在2片刀盤互相碰觸時,相碰觸的面積會大且均勻,相對平行度不好的刀盤,可能就某半邊,或某1點有碰到,所以操作的方式是這樣。像平時我們在歸零時一樣,當聽到刀盤互碰發出聲音時,就該停下來,刀盤互碰的聲音參考這裡,聲音的差別是,平行度差的,互磨的聲音很不密集,平行度好的,聲音非常密集;而且聽得到的不只有尖的高音,會聽到有高有低的聲音,很密集。下面放一張圖是我自己拿音頻軟體用的,可以看出4種不同平行度,在聲音上的密集度表現。POOR的聲音在音頻圖裡peak間隔大,可以解釋為刀盤轉一圈,只有一個點碰到。OK的每一個peak相對短一點,GOOD的更密集些,EXCELLENT的就非常密集。

EK43 sound alignment (Matt Perger)
2. 白板筆,Matt Perger的影片有展示,把內刀盤外緣畫上記號,讓刀盤互碰,看內刀盤上被碰下來的記號有沒有平均,若不平均,說明刀盤不平行。另外在外觀察外刀盤,是不是有墨水從內刀盤轉移過來,且轉移的平不平均?以及使用相同的方法在外刀盤畫上記號,來觀察外刀盤觸碰的情形。

3. 這裡只看過一個論壇有人說過,我覺得很難搞。就是把出粉器拆下來,能直接看到和摸到刀盤,然後拿薄隙規去量刀盤距離,然後手動轉刀盤,再量,一直量完一整圈。想一想是可行,但也實在太累也太麻煩。而且實際操作感覺難度很大,誤差應該也很大。別考慮這個方法了。


網路上太多人分享EK43平行度校正的方法,能找得到的有3個,但大多人用的是前2個,第3個只有在一個德國論壇有看到人討論,然後在英國論壇被拿出來討論。

1. Matt Perger 的白板筆+墊鋁箔紙

像之前說的,如果你看到刀盤上面某一邊的墨水都沒有被碰到,那麼表示這一邊特別低,你就在這個方位的刀盤正下方墊上鍚箔紙,參考這裡,我就不多說了。若你熟練的話,30分鐘能做好,也許網路上很多人說,這方法不是"最終極"的辦法,久久了還是要重做一遍有的沒的,但我認為,除非你換刀盤,不然其實你大可就做一個筆記,標記著哪個角度要墊多厚,每次拆刀盤清潔時,按筆記把他墊回去,我的經驗是不可能會差很多。我第一次搞了幾小時,弄個幾次熟了,現在30分鐘內能從拆機 - 清潔 - 白板筆 - 組裝 - 測試 - 拆機 - 按筆記墊鍚箔紙 - 組裝 - 測試 - 拆機 - 檢查 - 把刀盤擦乾淨 - 組裝 - 磨豆。真的不會花你太多時間。結果也是很令人滿意。


2. 磨砂法 sanding 

先看這個,他這個方法,其實就是要把刀盤座磨"平"。原理是,若你的刀盤座是歪的,藉由你在磨的過程中,不管你刀盤背面是平還是不平,最終刀盤座都會變平,所以最終你刀盤背面若是歪的,就算你sanding好了chamber,等歪的刀盤裝上去後,刀盤表面也是歪的。不過,這裡我量過幾組EK43刀盤,不論內刀盤和外刀盤都是0.00mm 的誤差。所以基本上,這樣sanding完畢後,可以保証內刀盤在組裝後,刀片這一個平面是平的。再來是pre-breaker,按我的經驗,這個是最不好搞的地方,理論上來說,只要是用sanding法磨pre-breaker,不管刀盤是平是斜,最終pre-breaker也會是平的。所以這裡就會出現很多不確定性。首先我們來看sanding過程,就算能確定內刀盤是100%平的,但就在我們把外刀盤和內刀盤相黏後,我們怎麼能確定外刀盤的背面,也就是將要跟pre-breaker磨的那個表面是平的?會不會因為沒黏好,產生高低歪敍?有人用雙面膠互黏,要怎麼確定刀盤每個位置都黏的非常平? 我拿dial gauge量過,我先量好我的內刀盤,是平的,然後把外刀盤黏上去,然後再拿dial gauge量外刀盤的背面,就不平了。不過,別管這些平不平,歪不歪,最終磨完,pre-breaker都會是平的。

那麼,前面說這麼多廢話,反正不管你怎麼磨,最後在內/外刀盤座的那一面,都會是平的,那問題會出在哪呢?我認為問題出在,我們怎麼樣能100%確定pre-breaker插進去馬達軸後,他不是歪的?如果pre-breaker那個管子的壁厚有一點點誤差,哪怕一點點就好,刀盤就不會是平行的。所以,在我花了大量的時間,我先磨了pre-breaker,我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,既然刀盤是平的,那我就只拿刀盤來磨,磨完後不去動chamber,結果是聲音變密集。咖啡嘛.. 有不同,變的更乾淨,但差別並沒有大到我覺得值得花這麼多時間去搞。於是我就腦筋動到chamber上,我便磨了chamber,結果變糟,聲音變差,咖啡反而變不好喝。我便使用白板筆法來確認我的想法,果然,歪的離譜,內刀盤還好,只有大約4點鐘到5點鐘的位置沒被磨掉,其他都被抺掉了。但外刀盤就扯了,只有大約不到1/12的刀盤碰到墨水。我就試著用墊鍚箔紙的方法,把外刀盤沒碰到的地方墊上去,結果外刀盤便沒有單點碰到墨水。但還不到完美,因為內刀盤還是沒有很平,可是,從刀盤剛互碰的聲音清楚知道,有墊沒墊,差別很大。

3. 調整機身上的4顆螺絲。"似乎"是用改變鎖螺絲鎖的深度,來達到調整chamber的位置,很多人都覺得這方法風險太大,所以影片是有,這裡,但討論並不多。我基本上是看不太懂這個方式是要怎麼搞的。


最後,結論就是,我不認為sanding法是最終極,且最有效的方法。按我親身經驗,pre-breaker上隨便一個誤差,就不能確保平行度了。而且,仔細想一想,不管刀盤怎麼歪斜,你怎麼去磨,刀盤座最終也會被磨平啊!可是刀盤座平了又如何?裝上去的東西是平的嗎?就以我為例,最後我還是得用鍚箔紙來補救,而事實証明,墊鍚箔紙的方式是真的有用。

再來,我這麼一路走下來,拿自己的EK43做了實驗,得到的結果其實不是很滿意,對,咖啡是變好喝了,但有沒有好喝到痛哭流涕,有沒有好喝到要冒著把刀盤磨傷,把chamber高低差弄更歪的風險呢? 我的答案是不必要,真的,墊鍚箔紙就很好了。再者,日後也許想換刀盤,SSP出了3款不同風味走向的刀盤給EK43用,難倒不想試試? 10萬的機子都買了,再多花1萬多塊買組SSP刀盤也不為過吧。若是chamber/pre-breaker都磨了,換刀盤還得再磨一次啊。所以,聽我的,鍚箔紙墊一墊就好了。墊完後,絕對變好喝,但變多麼好喝,我覺得----還好而已。